慢性肾功能衰竭

发布时间:2015-08-05 发布人: 阅读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肾单位逐渐减少,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的一组综合征。可见于“水肿”、“癃闭”、“关格”、“虚劳”等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见于青年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烦劳过度,损伤正气,或久病失治、误治,引起脏腑气血、阴阳不足,尤其是脾肾亏虚而致水毒内蕴,湿邪壅塞三焦,阻遏气机,日久湿浊、瘀、浊毒、水邪、痰饮内聚,出现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的证候。

本病病位主要在脾、肾,肝、心、肺、胃等诸脏腑亦受波及,脾肾虚衰为本,湿浊内蕴、瘀毒留滞为标。中医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一个正气渐损,邪毒渐盛,正邪抗争,邪盛正虚及邪毒内盛,正气衰竭的病理过程。肾为主水之脏,对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体内的水液

生成、输布与排泄,主要靠肾的气化功能。若肾气衰惫,气不化水,水湿内停,湿邪壅滞三焦,加之肾失开合,湿浊不得下泄,蕴积中焦,则内外不通,体内氮质及其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泄,阻碍胃气之和降。早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肾虚日久及脾,脾肾者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湿,脾虚则精微物质无生化之源,水湿运化失司,日久损伤气血,波及内脏,血虚则乏力,气虚则易感,血不养心则心悸、怔忡;湿毒瘀血伤及心脏则胸闷、气短。从而形成本虚标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证候,而肾的分清泌浊功能,脾的运化,胃之和降有赖于机体的气化作用,肝主疏泄,肺主气,司呼吸,总司一身之气机,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参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

本病在中后期属久病入络,肾气衰微,瘀血阻滞,正气虚衰,湿浊内蕴;肾络瘀阻是重要病机。肾病患者多因早期未及时发现疾病或长期治疗不当,致使疾病发展,损伤气血,波及内脏,终至脾肾阳虚,湿毒内郁。同时,亦有患者因久病之后,致气虚血瘀。

本病辨证,当分阴阳虚实,总以脾肾亏虚为主,日久瘀血、浊毒、水湿内聚,病情反复则出现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证候。

本病总以脾肾亏虚为主,重视其不同证候,酌情选用补益脾肾,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滋阴温阳等以补虚,并配合活血、利水、化湿、泄浊等祛邪治疗之法。

脾肾气虚:用补益脾肾,方药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肾阳虚:温阳健脾,方药选真武汤加减。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方药选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肝肾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加减,并益气养阴。

脾肾阴阳两虚:滋阴温阳,济生肾气丸合当归补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