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

发布时间:2016-05-29 发布人: 阅读

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认为主要是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多呈现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小腹疼痛,形寒发热,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等湿热蕴结肾和膀胱之征象,亦可见到寒热往来,午后热甚,心烦喜呕,口干口苦,胸胁胀痞闷,舌红苔黄,脉弦滑等湿热蕴结肝胆之象。湿热蕴结膀胱,肾失开阖,水道不利则有利于细菌的侵袭而持续感染,致使病情迁延不愈。可见本病急性发作期始终以湿热为患。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感染有三个途径,其中以上行感染最为重要,病原微生物主要经尿道口,膀胱,输尿管而侵入肾盂和肾实质,这与湿热之邪蕴蒸密切相关,湿热环境有助于病原菌的入侵和繁殖,正所谓中医湿热能敛邪。

慢性肾盂肾炎慢性期,肾虚是发病的关键。肾脏不仅是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内分泌器官,并且也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前列腺素,同时还参与整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如果肾脏衰弱,必然影响它的功能发挥,还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发生和加重病情。慢性肾盂肾炎 迁延日久,久病入络,常伴有血瘀。血瘀的形成与湿热久稽下焦,气虚无力行血密切相关。湿热可造成多种病理损害,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热盛血壅,湿阻气滞,导致气血不畅,血液瘀。二是热盛伤阴,导致正气不足。瘀血一旦形成,又易与湿热互结,使湿热之邪更难祛除,这是慢性肾盂肾炎迁延不愈的又一原因。临床即可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时,亦可见于慢性肾盂肾炎隐匿时。症以小便,尿道刺痛,腰痛固定不移,疼痛较剧,舌质紫暗,脉涩常见。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肾脏出现的弥漫性的间质浸润现象,肾实质有大小不等的脓肿以及日久形成瘢痕萎缩和纤维增生,这些病理变化为瘀滞的实质,他阻滞血流,加重病情,使疾病迁延不愈。

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中医认为主要是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其慢性期,中医认为肾虚是发病的关键。迁延日久,久病入络,常伴有血瘀。血瘀的形成与湿热久稽下焦,气虚无力行血密切相关。湿热可造成多种病理损害,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热盛血壅,湿阻气滞,导致行血不畅。二是热盛伤阴,导致正气不足。瘀血一旦形成,又易与湿热互结,使湿热之邪更难祛除,这是其迁延不愈的又一原因。

清热解毒药是有解毒,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芩,知母等在抑菌浓度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减弱其毒力,大大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大肠杆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抗菌疗法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致感染反复发作,久病不愈,故单纯抗菌治疗已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研究表明,尿道致病菌大肠杆菌对尿道上皮细胞具特异粘附作用,其紧密的粘附避免了尿流的冲洗,使之得以生长,繁殖并产生炎症,因而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致病因素。另一方面,机体免疫力低下又是该病反复发作,久病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杀灭病原菌,抑制大肠杆菌的粘附,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是防治尿路感染的三个重要环节。